热搜: 购彩中心welcome登录赔率
中新网绍兴11月28日电(记者 项菁)最具“文化味”的马拉松、绿水青山裹挟的登山行、迎着湖光山色自由骑行……像是杭州亚运会“余热”未止,步入冬季的浙江,各具特色的户外运动火热,持续掀起“运动风”。
鲁迅故里、越国古城墙、古鉴湖遗址、陆游故里、浙东古运河……近日,参与绍兴马拉松的埃塞俄比亚选手穆卢内跑过2500余年历史的古城,感受“一步一名胜”,并拿下女子组全程马拉松冠军。
马拉松选手在绍兴古城奔跑。于江 摄
马拉松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不论是“城市风”还是“田园风”,因线路各具特色而深受民众喜爱。纵观浙江,2023卡游义乌半程马拉松吸引了28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跑友;在横店鸣枪开跑的马拉松串起了横店影视城多个景区,跑友们可体验“穿越时空”;2023苍南海西半程马拉松融合人文历史、自然景观、都市商圈,尽显“山海相融”之美。
记者梳理发现,接下来仍有不少马拉松赛事即将打响,比如杭州马拉松将丈量“大小莲花”,留住“亚运记忆”;宁波马拉松则可能调整往年线路,聚焦新赛道,展现港口城市风情。
如同马拉松线路一样,蕴藏在浙江大地的一个个标志性点位,正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靓丽之窗”。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近年来,“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积极盘活丰富的山道、林道、古道资源,将户外运动与青山环抱、与绿水相依,打造人人共享的“户外天堂”。
上海游客在上虞覆卮山徒步旅行。于江 摄
走向户外、探索自然、欣赏美景……杭州余杭黄湖镇青山村是“环浙步道”的途径之地,也是浙江省“未来乡村”先行地之一。近日,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户外爱好者与家庭代表向着“绿水青山”快乐出发,探游“环浙步道”的自然乐趣与魅力。
据介绍,“环浙步道”覆盖浙江11个城市,总里程预计达10000公里,历经3年多的设计、规划与建设,将山水景观、景区景点、古道村落和人文历史“串珠成链”,为浙江探索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丰富了新场景。
这个冬天,民众不仅在浙江徒步感受大自然,还有的用“车轮”丈量大好河山。
环千岛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越野车挑战赛……浙江省第四届户外运动大会正火热进行,依托千岛湖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和空气质量常年达优的环境优势,开展了亲民化、本土化的户外运动挑战,不仅让民众体验户外运动之趣、车轮之乐,也使“车轮经济”滚滚而来。
在浙江绿水青山间,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越野赛。叶晓龙 供图
浙江有山有水、有江有海、有岛有滩,发展户外运动有着天然的优势。根据《浙江省户外运动发展纲要(2019-2025年)》,该省要重点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冰雪运动、航空运动、汽摩运动、马拉松运动等6大类户外运动,打造“运动浙江、户外天堂”新形象。到2025年,浙江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
眼下,随着越来越多人走向户外、参与户外、体验户外,全民健身理念亦愈发深入人心,参与户外运动逐渐成为民众热衷的生活方式。(完)
中新社安徽黄山11月28日电 (记者 张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第24届大会暨中国加入人与生物圈计划50周年、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立30周年大会2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开幕。
开幕式上,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为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9家单位颁发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证书。至此,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达200家,涵盖中国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据介绍,“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倡导成立的政府间科学计划,旨在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生物圈保护区是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最重要的场所。中国于1973年加入这一计划,并于1978年批准设立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兼代表夏泽翰说,中国为“人与生物圈计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支持。中国“生态文明”等理念的实践可以从“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工作中受益,一些相关的策略可以被测验和完善。
据悉,目前全球已有738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分布在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约有2.6亿人生活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内。其中,中国共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总数位居亚洲第一。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张亚平介绍,为充分利用“人与生物圈计划”这一国际交流平台,中国于?1993?年成立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该网络也是全球首个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相对应的国家网络。
张亚平说,三十年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跨部门跨领域的自然保护地交流平台和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开展保护区能力建设和理念培训的教育平台,为各成员单位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日,会议还进行了“人与生物圈自然教育基地试点”——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授牌仪式、中国首个山岳型零碳景区——黄山风景区零碳景区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并颁发了2023年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绿色卫士奖和青年科学奖。与会专家围绕“推动生物圈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会议主题展开研讨。(完) 【编辑:张燕玲】